close
日
前有兩位醫學院準醫師到我這裡來學習。我和他們分享健康促進。
他們將來是醫師,所以我和他們說的主軸就放在:
- 社區健康促進計畫中,醫師的角色。
- 醫師進入職場(醫院)後,也是職場新鮮人,醫師所應該具備的工作態度。
- 從社區居民的角度,對醫師在社區健康促進的期待。
健康促進是醫師除了在醫療工作之外,不可忽視的工作。
一個長者病人因為在家跌倒骨折而住進醫院,醫治骨折成為首要之務,但不可忽視的是『究竟造成骨折的原因是什麼?』這是醫師在治療骨折之餘,必須考慮背後形成的原因。
不處理骨折的原因,有可能再度造成跌倒,骨折再度發生。
追究跌倒的原因,才是積極的治療。
跌倒的原因可能是燈光的物理因素;也可能是患者本身的健康生理因素;也可能是因為多重用藥造成的。這些『可能』的原因必須要釐清,然後對患者及家屬給予適當的教育。
健康促進是增進社區居民對於『健康』判斷力與行動力。
做健康促進這件事,通常跟醫師的薪水沒有什麼關聯。目前制度上欠缺『誘因』,驅使醫師去關心這一件事。這也是良醫的界線。
醫師到社區見習健康促進,正是要驅使醫師認識自我在社區健康促進工作中的角色。制度上已有轉彎。但許多社區健康營造的見習單位安排醫師進行:
- 社區演講。
- 社區義診。
- 擔任急救站的守護員。
我認為這些都是基礎的工作,也就是治療。無法讓醫師體會真正的『健康促進』:改變認知,強化行動力,預防一個可能發生或再發生的疾病/傷害事件。甚至是認識醫師自我在健康營造中關鍵的角色。
缺乏這樣的引導,我很擔憂對於毫無經驗的醫師,講解這一番道理,究竟會起幾分的作用呢?
為此,我跟醫師分享:社區有許多事,是在『薪水』以外,仍有意義的事。例如電腦工程師,利用星期日,到偏鄉免費為鄉下的孩子修理家中的電腦。把店裡回收的舊電腦整理好,送到鄉下給家中沒有電腦的孩子使用。
擔任醫師的目的是什麼?現在的工作有達到這一個目的嗎?哪些工作可以補足現在工作的遺憾呢?
既然你選擇擔任這一個醫師職務,你就得有不一樣的思維,才能夠使自己用新的作為,帶給居民更健康及更安全的生活品質。我最後跟醫師這樣分享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